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2、高二选择性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3、高二生物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梳理

  【导语】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以数学为例,除去不同学校教学进度的不同,我们会在高二接触到更为深入的函数,也将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复数、圆锥曲线等题型。©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哪些?   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⑴、环境因素:食物、生存空间、气候、敌害等。   ⑵、内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   3、种群增长曲线:   ⑴、“J”型增长曲线:   ①、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②、若种群初始数量为:N0,年增长率为λ,则t年之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   ⑵、“S”型增长曲线:   ①、“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②、K值:为满载量。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   二、应会知识点   1、“J”型曲线:在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   2、K/2点:种群增长速率时刻。   是渔业捕捞、森林采伐的理想时期。   害虫防治应在此点到来之前开始。   3、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的原因: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食物链和食物网。   2.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其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5.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6.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的利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反复利用的特点。   8.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3.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3.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   4."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5.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7.种间关系包括:单键、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8.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4.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处,其中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绝大多数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约100m厚的范围内。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由此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它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第一,可以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几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内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变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O2、CO2、N、C、K、Ca、Fe、S等,它们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或中介。   5.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   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主要场所。   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导语】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必不缺少的部分,那么高二生物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高二选择性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高二选择性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一   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XX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XX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2.高二选择性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N0λt   (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答应的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挽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4、[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意,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3.高二选择性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4.高二选择性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四   1、群落中物种越多,丰富度越高。   2、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冻原的丰富度很低。   3、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4、寄生只对寄生者一方有利,对寄主有害。   5、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旦分开,至少有一方不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6、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是因为与光的利用有关。   7、动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与食物有关。   8、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以及动物和人的影响有关。   9、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0、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   12、互利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即使分开,都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5.高二选择性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五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⑴、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⑵、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以此类推。   ⑶、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可能同时拥有多个消费级或营养级。   生态系统包括那些基本类型?依据无机环境及生物类群的特点划分:   海洋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苔原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森林生态系统:   ⑴、分布: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⑵、特点:   ①、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结构复杂。   ②、种群密度和种群结构能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状态。   ⑶、生物类群:   ①、植物以乔木为主,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   ②、动物种类繁多,多营树栖及攀缘生活。   ⑷、生态功能:   ①、提供木材及林副产品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⑸、主要限制因子:水分、温度,其次是光。   6.高二选择性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六   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   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主要场所。   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导语】生物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一方面,生物学研究的东西都是活生生的。©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生物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生物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梳理 篇一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2.高二生物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梳理 篇二   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应用   1、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区别:   1)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原因分析:动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完全具有全能性的只有未分化的受精卵,和低级分化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细胞.当胚胎细胞继续发育,出现胚层分化,组织,器官形成时,细胞已经丧失了全能性,只保持了部分的分化为较高分化程度的细胞的能力.例如骨髓干细胞,虽然不具备全能性,但保持了分化为骨髓细胞,红细胞等的能力,因此是部分全能性.而动物细胞核包含了物种的全部遗传物质,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去分化再分化,发育为完整个体,因此高度分化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动物体细胞克隆就应用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2、动物体细胞克隆   动物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而是通过核移植生产遗传结构与细胞核供体相同动物个体的技术,就叫做动物克隆.   3.高二生物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梳理 篇三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4.高二生物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梳理 篇四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5.高二生物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梳理 篇五   1.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4.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5.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6.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7.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8.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9.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longhang.org/post/3386.html发布于:202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