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顺应新时代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顺应新时代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国企深化改革当好顶梁柱

2、顺应新时代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3、国企改革五年间 静水流深千帆竞——《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5年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强化战略支撑作用。这为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重要遵循。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也是重要工业与农业基地,国有经济比重较高。抓好国企改革发展,是振兴东北的重要抓手。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特别是扎实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东北地区国企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施市场化运营机制、推进重组整合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老企业焕发青春,新企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去年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及子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7.2%,三省一区省级监管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7.3%。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应该看到,一些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仍需进一步破解。新征程已开启,国有企业须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扛起新的使命责任。   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是两大途径。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筑牢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大而不强,创新引领力、国际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差距。乘着深化改革的东风,国有企业要主动对标世界一流,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等方面聚焦用力,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塑造独特的竞争优势,加快成为行业领先者。东北国企尤其要知重负重,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抓改革、谋创新,着力扬优势、锻长板、补短板,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科技创新的领头雁。   增强核心功能,是国企担负起新使命新任务的必然要求。国企要通过深化改革,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切实履行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不断增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国资要加速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企要找准发展定位,全力聚焦主责主业,为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作出贡献。   改革关头勇者胜。国有企业要牢记国之大者,自我加压,攻坚克难,勇蹚新路,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更大程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为东北全面振兴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导读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其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湖南已战胜诸多艰难险阻,迎来了更高起点。面对新的目标任务和挑战,如何将国企改革进一步推向纵深,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湖南日报特约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建言支招。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当前,国有企业必须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推进改革发展,努力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骨干力量。   1 深刻认识新时代国企改革的新要求   一是新的改革目标要求。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增强活力与强化监管相结合,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着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国企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目标要求。   二是新的改革路径要求。国企改革必须聚焦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这一国企改革路径,是国企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进程中,必须以提升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为导向,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衔接,实现国有资产监管从管国企为主向管国有资本为主转变。   三是新的改革任务要求。新时代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就是加强党对国企的领导,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国企改革中,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讲求系统、整体、协同性,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   2 正确把握湖南国企改革的总形势   一是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坚持突出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国企公司制改制、整合重组优化资本布局、处置“僵尸企业”等改革深入推进。针对省属国企包袱重、层级多、机制不活等问题,湖南制定了《省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与企业整合重组总体方案》及2017年实施计划,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全线发力、精准施策:一方面与金融机构合作,帮助企业优化资产与债务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公司制改制、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单位等改革举措,为国企强身健体。湖南国资经营效益、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两升、两增、两降”,即国企收入同比快速上升和社会贡献明显提升、实力不断增强和效益大幅增长、资产负债率下降和亏损企业数量下降。   二是国企改革任务依然艰巨。湖南国企改革虽然成效显著,但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当前,湖南国企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新旧动能正在转换的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国有经济布局仍然过宽、结构不合理,规模小、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较差,部分重点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占比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社会包袱重仍然是制约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原因。   3 立足高质量发展深化湖南国企改革   新时代,湖南必须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企改革新要求为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立足高质量发展,以钉钉子精神深化国企改革——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近年来,湖南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但还是以监管企业为主,缺乏整体管控。应进一步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真正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更好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监管方式上要注重规范高效,进一步打造监管工作完整链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要建立健全国企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加大国企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力度,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国企改革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原则,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坚持分步平稳推进、市场化操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出资人和企业“两个积极性”。要推动监管企业归类整合、归核整合,将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到基础性、平台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行业。要推进国有资本在竞争性领域有序进退,有效处置“僵尸企业”,促进国有资本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优势产业集聚,在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打造湖南“智造”进程中有效发挥国企的主力军和示范引领作用。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全面推进国企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机统一;积极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探索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有序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实现多元资本来源、多元投资主体、多元股权比例、多元人才结构、多元组织形式、多元管理制度、多元盈利模式、多元利益分配的深度融合;加快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实行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当前,湖南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很少,但已具备培育和产生世界一流企业的条件。因此,应进一步统筹做好省属国企发展战略规划,以打造“国资湘军”品牌为着力点,优化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的国企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要鼓励国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打造一批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世界一流企业。   (执笔:肖万春,湖南智库领军人才,二级教授,湖南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研究中心主任)  步入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5年来,国资国企啃硬骨、涉险滩,旗帜鲜明讲政治,凝心聚力扬风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和伟大成就。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5年9月13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正式印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谋划、部署国有企业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重大举措层层落地,改革专项工程梯次推进,改革鲜活实践不断涌现。   《指导意见》印发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统揽全局,制定新时代国企改革重大方针政策,以《指导意见》为支撑,形成了“1+N”政策体系,为国企改革提供根本遵循。各地各企业党组织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推动改革政策落实落地。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国企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特别是2016年10月,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实质性加强,有关领导用三个“前所未有”高度概括了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5年来,国资国企从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切入,聚焦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等,扎实推动各领域改革;以改革示范工程为支撑,先后开展“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东北国有企业改革、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等一系列专项改革,充分发挥突破示范带动作用,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和伟大成就。   《指导意见》印发5年来,国有企业改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比如,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以国企功能分类为前提,是新时期国企改革的重要特点;比如,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认为,《指导意见》专门提出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解决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融合的“一把金钥匙”。   微观主体活力充分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凸显   加强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一直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2018年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进一步明确,“要充分认识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   5年来,通过领导人员分层分类管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和探索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国有企业初步建立了与企业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与经营业绩相挂钩、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差异化薪酬体系,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建立。   对此,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谭旭光表示,国企改革就是三件事,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员工收入能高能低。“敢不敢做、想不想做,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5年来,通过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混改企业比例大幅提高,涌现出了山东万华、格力电器、神州高铁等一批将国企实力与民企活力结合起来的混改典型,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改善,国有资本功能有效放大。对此,万华董事长廖增太表示,“不是为了混改而混改,每一步都是基于企业发展创新需要。”   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曾是市场经济“初学者”的万华,此时已成长为娴熟运用市场规则与世界巨头博弈的“弄潮儿”   《指导意见》印发5年来,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国资国企系统探索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比如,2018年8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启动了“双百行动”,入选的四百多家央企子企业和地方国企以此为契机,实现了单项试点到综合改革的历史性跨越,通过授权放权、强化激励、优化配置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根本上转换经营机制、激发企业市场主体活力。目前,“双百企业”的改革经验已在逐步推广,“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改革正在稳步铺开,以点带面、积厚成势的良好改革态势已经形成。   “双百企业”的改革经验正在逐步推广,图为中国石化易捷便利店   同时,国资国企立足基业长青,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推行“总部机关化”问题专项整改,全方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得益于此,在近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表现出了较好发展态势,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从2014年48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2万亿元;利润总额从2014年2.47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9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国有经济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二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6月份国企营收和利润总额年内首次实现增速“转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凸显,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资监管体制和企业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走向成熟定型   国资国企系统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年来,按照《指导意见》要求,有关部门在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以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方面持续发力,相关制度走向成熟定型。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过程中的伟大创造,也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始终保持国有企业基业长青的制度保证。5年来,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此基础上,绝大多数中央企业和大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并基本实现了党建进章程和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进一步明确,企业各治理主体作用显著加强,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得到明显提升。   以国资委为依托的现行国资监管体制,在推动政企分开、权责统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缺位、越位、错位等现象。因此,《指导意见》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也成为过去5年国企改革一个关系全局的要点。   对此,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表示,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关键是要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为适应这一要求,各级国资委出台职能转变方案,大幅调整内设机构职能,突出管资本,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释放了企业活力,改革的乘数效应、放大效应开始显现。在全国范围内改组组建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有效发挥了平台作用,提高了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基本完成国资系统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工作,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工作逐步推进,国资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进一步提高。   以中国国新为代表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优化国有资本配置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初步建立;国务院国资委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更好发挥国资委专业化监管优势;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监管系统初步建成;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出资人监督力度有效加强。   上述工作的推进和相关制度文件的出台,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提供了依据和规则,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进一步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资国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新时期,国有企业肩负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更重。郝鹏在《学习时报》刊发文章指出,国有企业要成为“政治上绝对可靠、思想上绝对忠诚、行动上绝对紧跟”,“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基本队伍”。   初心不改,奋斗不止。   《指导意见》印发5年来,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优化,先后有18组35家中央企业重组,中央企业由113户调整至97户,企业重组后协同效应不断增强,经营业绩稳步提升。通过专业化整合,组建了铁塔公司、中国航发、国源公司、国海公司、国家管网等企业,在节约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大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国有企业大力推进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中央企业管理层级全部控制在5级(含)以内,并累计完成超过1900户“处僵治困”主体任务;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分别为1614万吨1.07亿吨,整合煤炭资源2亿吨,全面完成任务。稳妥推进降杠杆减负债,带息负债占比稳步下降。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引领作用。   高档机床是中国产业链上短板之一,央企正在加快这一领域的布局。图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重组的沈阳机床   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企业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持续提升: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截至目前,国资委监管的符合条件中央企业已全部完成划转工作,共划转国有资本1.1万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公共财政比例已达到35%,有效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中央企业坚决执行国家降电价、降气价、降资费、降路费、降房租政策,上半年累计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超过1200亿元。带头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央企业累计投入和引进各类帮扶资金206亿元,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定点帮扶248个贫困县,约占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42%,其中221个已实现脱贫。国有企业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各省市及地方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项目合作协议超过2900项,涉及投资金额超过12万亿元。   央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为央企扶贫基金贵州子基金投资的从江加榜梯田   5年来,国有企业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弥足珍贵的经验,对下一步继续推进国企改革意义重大: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国企改革正确方向;二是坚持顶层设计引领,增强国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坚持改革试点先行,充分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四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强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五是坚持根植国情遵循规律,走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面向未来,国资国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总结5年来的改革经验,加快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改革综合成效,主动适应新发展变化,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国资报告》记者 刘青山)
顺应新时代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顺应新时代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顺应新时代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longhang.org/post/3732.html发布于:202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