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并不局限于所陈述的三点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一英语课文知识点

2、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天才其实就是可以持之以恒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学习通向成功的最好捷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英语课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We stood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and surveyed the countryside. 我们站在山顶上,眺望乡村。   2. A quick survey of the street showed that no one was about. 扫视街道, 空无一人。   Add v. 增加   1. He added some wood to increase the fire. 他加了一些木柴,使火旺些。   2. If you add 4 to 5, you get 9. 四加五等于九。   3. Add up all the money I owe you. 把我应付你的钱都加在一起。   Upset a. 烦乱的,不高兴 v. ,,扰乱,使心烦意乱,使不舒服   1. I'm always upset when I don't get any mail. 我接不到任何邮件时总是心烦意乱。   2. He has an upset stomach. 他胃不舒服。 3. The news quite upset him. 这消息使他心烦意乱。   Ignore v. 不顾,不理,忽视   1. I said hello to her, but she ignored me completely! 我向她打招呼, 可她根本不理我!   2. I can't ignore his rudeness any longer. 他粗暴无礼, 我再也不能不闻不问了。   Calm n. 平稳,风平浪静 a. 平静的,冷静的 v. 平静下来,镇静   1. It was a beautiful morning, calm and serene. 那是一个宁静、明媚的早晨。   2. You should keep calm even in face of danger. 即使面临危险,你也应当保持镇静。   3. Have a brandy it'll help to calm you (down). 来点儿白兰地--能使你静下来。   calm down vt. 平静下来(镇定下来)   1. His rage was soon calmed down by the rustic peace. 乡村的宁静很快就使他的怒气平静下来。   2. I told myself to calm down. 我告诫自己要冷静下来。   have got to conj. 不得不(必须)   1. You may not like him, but you have got to admire his persistence.   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得不佩服他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2. I couldn't have got to the meeting on time -- unless I had caught an earlier train   重点句型   1. What should a friend be like? 询问对方的看法   2. I think he / she should be…表示个人观点的词语   3. I enjoy reading / I'm fond of singing / I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等表示喜好的词语   4. Chuck is on a flight when suddenly his plane crashes.   “when"作并列连词的用法   5. What / Who / When / Where is it that...? 强调句的   特殊疑问句结构   6. With so many people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everyday,   ... “with+宾语+宾补”的结构做状语   7. Can you tell me how to pronounce...? 带连接副词   (或代词)的不定式做宾补的用法   重点词汇   1. especially v. 特别地   2. imagine v. 想像   3. alone adv. / adj. 单独,孤独的   4. interest n. 兴趣   5. everyday adj. 每天的,日常的   6. deserted adj. 抛弃的   7. hunt v. 搜寻   8. share v. 分享   9. care v. 在乎,关心   10. total n. 总数   11. majority n. 大多数   12. survive v. 生存,活下来   13. adventure n. 冒险   14. scared adj. 吓坏的   15. admit v. 承认   16. while conj. 但是,而   17. boring adj. 令人厌烦的   18. except prep. 除……之外   19. quality n. 质量   20. favourite adj. 最喜爱的   多关注焦点、热点、人文关怀类题材   近几年英语命题基本上分为三种,一种是命题作文,一种是半命题作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话题作文,还有一种就是要求同学们根据一幅画或者一些图片说明来写作文,这就是看图写作。这几种都是材料作文,同学们写作的材料都跟生活密切联系着,因此同学们的写作也就不会变得无话可写,并且还有利于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利于英语作文拿高分。   养成勤练习的习惯   如果同学们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那么就需要加强练习,每天都坚持记英语日记,并且要注意语法知识,同学们不要担心每天日日记会无话可写,而是可以思考一下平常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然后都记录下来,实在没话写,同学们也可以默写英语课文。   考场英语写作方法   英语作文认真审题很关键,同学们在审题的时候要留意文字说明、图表、还有短文提供的某些资料信息,然后再将重点要点都罗列出来,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很多同学们在英语写作中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时态,过去时态,现在进行时态,将来时态,这些时态是一定一致的,否则文章就会变得不成体统了。   高一英语课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 高一英语的课本必记知识点归纳   ★ 高一英语课本人教版知识点   ★ 高一英语课本背诵知识点概括   ★ 高一英语教科书的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 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一英语必修单元知识点   ★ 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1知识点   ★ 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2知识点  第1篇: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课程标准 必修 选修   在普通高中英语标准课程设计思路中,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高中英语课程采取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   在必修课程修习结束即学习完英语1—5后,即进入顺序选修课程的学习。要想达到课标八级目标要求,必须完成英语6—8的学习,这样才能为参加高考、为今后更好的发展打下语言基础。英语6—8是一个过渡衔接,一方面承接必修内容,做一个全面回顾与延伸,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为英语9—11的学习做好知识技能的铺垫,为学生的更进一步深层次学习研究英语创设条件。那么如何学习利用英语6—8,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   完成顺序选修的学习必须在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语言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选修6—8 无论是在模块篇幅还是容量上,相比较必修都有极大的提升,这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极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词汇量剧增,阅读话题拓宽,操作性更加灵活,如何才能在有限时间利用好教材,为教学服务,最终达到目标这是摆在每一个教学者面前时刻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教材使用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英语教师将顺序选修和必修混为一体,没有注意到选修与必修的要求差别,没有意识到教材处理的变通,只是一味地强调单词多难操作,课文长难讲解,信息大无头绪…… 于是随意删减、走马观花、避实就虚,根本就没有去挖掘教材内涵,没有体会编者的良苦用心,更谈不上科学的使用教材,失去了选修学习的宗旨和意义。其实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绝妙之处,真正会让我们体会英语,体会英语的学习。   必修1—5我们已经系统地学完了《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应掌握的所有语法项目。选修中语法的再次出现是为了加强和延伸,承袭知识的滚动出现这一编辑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正确应用和操作。有些语法现象不止一次会在教材中呈现,其实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同层面,从不同角度加深对一语法现象的进一步诠释。在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状语从句一共在五册教科书中出现了八次。   必修2中有三个模块讲解练习状语从句(时间、结果、原因),必修4学习条件状语从句和让步状语从句,必修5在Module 5中系统复习状语从句,可以说这一语法现象贯穿了整个必修英语学习,是到总结的时候了!但有经验的老师不可能到这个时候才完全讲解,估计已经讲解了很多遍,要求学生练习不计其数。必修结束后,教材6两个模块再见状语从句,选修7 Module 4又是Adverbial Clauses of Time; 而在选修8 Module 4又一次总结复习这一语法Review of Adverbials and Review of Adverbial Clauses。 我们不仅仅看到了状语从句的重要,我们还需要不断的重复总结,加深拓宽,以满足学习应用和交际的需要。啰嗦吗?   选修教材中话题的选择也是经过编者的精心思考,在承接必修教材中热点话题、兴趣话题的同时,注重更高层次对于英语语言内在本身的引进,让学生感悟真正的英语文化和中英文化习俗之间的差异,拓宽知识视野,加强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对于熟悉话题课本进行了必要的延伸细化,比如Music。 Book 2 Module 3 Music 受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限制,十页的内容有关音乐词汇认知(乐器、音乐种类等)不仅介绍了三位西方古典音乐巨匠Haydn, Mozart 和Beethoven的生平简历,且在cultural corner中认识了中国当代音乐家叶小刚,古今中外,简洁全面。   通过文章介绍音乐对该话题有一个初步了解。在Book 6 Module 4 再次接触Music无论是词汇还是阅读量均明显增加,十四页的内容显然对学生要求也在提高。这一模块主要通过认识中国民乐,借助对一位中国琵琶演奏家刘芳访谈完成阅读任务和语法要求,而在其他部分不仅再次延续对中国民乐形式欣赏演绎,更主要介绍西方音乐表现形式(音乐剧、街头音乐、格莱美音乐奖),丰富多样,以期引起年轻一代学生的认可和共鸣,采用熟悉话题加深完善对知识文化的渗透学习。   再看Book 7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话题就更加具体,直接让学生了解诞生在美洲的音乐形式,除了众所周知的blues, jazz,还有陌生的gospel music, soul music, 更有学生熟知感兴趣的hip hop等日渐流行的音乐形式,香港音乐,改变音乐世界的美国人等诱人的题目,从其前生后世的渲染力和影响力让学生完全徜徉在音乐海洋中陶醉流连。进入选修学习阶段,Book 6 Module 2 Fantasy Literature中Reading And Vocabulary中The Cat That Vanished很多人觉得深、偏、难,恰似“当头一棒”让人无法招架,似乎选修刚开始就给人了一个下马威。   其实只要教师好好挖掘,潜心体会,就极有可能会将编者的用意传递给学生。文学作品,尤其是最风靡、最亲近学生的魔幻文学,怎能不让学生心动?只是原汁原味的英语叙述方式和写作思路会和学生有距离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几个英语单词和句型,懂得一些语法,而是要交际应用、借鉴欣赏,学习英语文化,感悟英语语言的内在美,了解更多的我们所不知的知识和风俗。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阅读困难更加能让我们感受英语学习的差距和不足,领悟真正英语的魅力所在,体会在英语学习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情,激励学生更好地感知掌握,更好地扩大视野,产生必要的求知欲和兴趣,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第2篇: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教学改革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65-03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高等学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7月10日教育部了经过三年试行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修订稿(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其中明确提出,要“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在我国出现并引起重视,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各高校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新需要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各高校在面临不一样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社会期待的情况下做出的正确反应。   顾名思义,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就是在大学英语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的、可供学生选择种类多样的课程。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的是单一的必修课,以至于高等教育工作者有了约定俗成的认识,似乎大学英语课程就应该是现行的这几门必修课。因此,“大学英语选修课”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的广泛关注。大学英语课的出现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又将会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认识这些问题,无疑会对我们加深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英语选修课出现的时代背景   (一)知识经济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与大学英语选修课   大学英语选修课出现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世纪更替的年代,知识经济取代了工业经济,整个社会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里,一方面,中国的经济行为越来越受到世贸组织的各种协议、规则和程序的规范和约束;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国际经济大潮流之中,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但需要有精通世贸组织各种协议、规则和程序等专业知识的人才,还需要具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国际市场知识并且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复合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庞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光靠商务英语专业培养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依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能使各专业人才都可以在本专业领域中具备国际视野和沟通能力。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具有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核心工作就在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这一核心工作需要依靠与之相适应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模式进行改革,这是一项需要高校各个方面都要协同工作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是否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高等教育管理者以及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能否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并以服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建设战略为出发点,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大学英语教育模式,使大学英语教育的各个环节都为这个战略目标服务。   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说农业经济仅仅算是吃饱穿暖的经济,工业经济则是保证衣食住行的经济,这两种经济虽然都是为了人类,即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然而它们都是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经济。我们知道,基本需求的统一性使得人们只关注生产效率,而对生产效率的关注又使得企业家强调生产的规范性。以工业生产的规范性为例,标准化、规范化、大批量和统一性是工业经济的显著特点。然而,当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就出现了,知识经济就是为了满足高层次精神需求的经济,即它同样是以人为中心的经济,但是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不同的是,它必须建立在自主选择性基础之上,并具备以人为中心的多样化的经济形态特征。简而言之,如果说统一性是工业经济的特点,那么知识经济的特点就是强调小批量和多样化。   多样化的社会呼唤多样化的人才。统一性和单一性是传统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的主要特点,其母体是工业经济,而进入知识经济,它在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方面存在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具备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新特点,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大学英语选修课应运而生。   (二)知识经济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与大学英语选修课   据上所述,知识经济呼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育。也就是说,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英语教育应该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使每一个学生人尽其才,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工业经济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不愿看到“差异”,会想方设法减小差异,培养出标准化的人才;而大学英语选修课赋予了大学英语以知识经济的特点,即大学英语教育者要通过差异,看到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并使兴趣得到满足,特长得到发展。   统一要求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在帮助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年来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的不断提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以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的,是以特色的学校教育为保证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多样化人才的呼唤,需要学校迅速做出反应,即在保证基本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出创造性人才。这就要求平衡好“统一要求”和“个性化教学”的关系,既不能因为过度强调统一要求而制约了优秀的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也不能因为片面强调“个性化教学”而使基本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与大学英语选修课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卓越人才。21世纪,各国的经济竞争,将首先是各行各业的卓越人才的竞争。反映社会要求的高等教育应该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领导”人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应该从培养卓越人才的战略高度进行,即以设置选修课的方式,突出个性化教学,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在各校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课程是学校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的总和,它是学校实现其培养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无论是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是实践能力,或是新世纪卓越人才培养所需要的“领导”才能,或是一个新时代公民和社会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素质,都能从学校的课程教学上找到影响的因素。课程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不能不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可以说,学校在课程编制中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成败。当课程权力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就能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样,当大学英语教学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也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而设置大学英语选修课就成为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大学英语教学更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彰显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大学英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是当代大学英语教学注重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统一性与培养不同特点人才的多样性相结合而采取的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精通英语并且精通各自行业的人才,使我国对外交流的范围和经济贸易的平台得到扩大。具体到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大学英语必修课离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有了距离,但它不应该是被取消,而是需要得到优化,从而继续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而设置好大学英语选修课,是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热情的新途径,是发展学生特长、适应学生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举措。不断开发和完善大学英语选修课,也可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并通过他们培养出能够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人才,最终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门课程体系,不只是一门语言基础课,还是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也应该是具备应用性的工具性课程。要达到这些要求,仅靠大学英语基础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大学英语相关选修课的开设,可以同时满足以上这几个方面的要求。   二、大学英语选修课的作用   教育部的《课程要求》,提出了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要求,是希望各高校能根据自身的实际,包括学生基础、教师特长、学校特色及学生兴趣与专长,开设多种类型的大学英语课程,形成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认真开设好大学英语选修课,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满足知识经济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开设符合《课程要求》的要求   2007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课程要求》中指出: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以发展空间;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英语语言水平的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并将选修课程分为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课程要求》只提出了这些指导性建议,并没有相应的具体要求,各高校完全可以根据《课程要求》所指的方向,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各自的大学英语选修课,从而增强选修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只要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设置选修课程,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选择的可能,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在文化素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大学英语选修课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传统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程适用面比较宽,对学生有着统一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与之相比,大学英语选修课从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特长和学生需求出发,因而更能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更具针对性。大学英语选修课可以将学生的需求和其自身的专业很好地结合起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选修课,一方面迎合了这些学生把自身专业知识和英语融合在一起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培养了这些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因此,它有助于学生形成特长。在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的今天,仅靠每周4课时的大学英语必修课是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的,开设各种选修课程正好弥补了必修课的不足。   (三)大学英语选修课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对比研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课程要求》后不难发现,“前者对高中毕业生提出的英语能力要求已和后者提出的‘一般要求’不相上下。根据教育部规定,到2013年,全国所有省市都要使用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命制的高考试卷。这样,高中毕业生英语水平更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大学的基础英语教学目标大半甚至全部有望在高中阶段实现”。根据蔡基刚等人对10省市21所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四学生的调查表明,认为“大学英语内容和高中重复”、“方法和高中无区别”、“还是应试教学”、“没有学到需要的东西”的人分别占到10.4%、19.2%、32.5%和31.5%。因此,如果大学英语教学继续对学生重复教授他们已经在中学阶段学过的内容,则将是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会磨蚀广大教师潜在的教学才能,不利于教师的教学职业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压缩大学英语必修课程,开出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大学英语老师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要满足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期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些也都必须依靠教师才能完成,需要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那么,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教师朝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四)大学英语选修课是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重要措施   大学英语必修课关注的是学生的基本水平。然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在这个方面大学英语选修课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上,就是要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的统一性与选修课的多样性相互结合与相互补充。如此,才能在不同层面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在保证学生基本水平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文化素养、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知识。大学英语选修课有待开发的空间还有很多,如果合理地设置,就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需要。   三、结语   了解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作用,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理解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的涵义、理论依据、必要性、基本原则及状况,并结合所在高校的现状,独具特色地开设一些适合本校学生的大学英语选修课教材,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出现是时展的必然产物,各高等院校只能因势利导,而不能人为地设置障碍。大学英语教学的管理者们也应该为大学英语教师谋划职业远景,为他们的教学实践提供服务,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帮助他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 就业所需商务能力 课程设置   一、引言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推进中逐步加深国际合作,对于英语人才扩大了需求同时提高了要求。在跨文化、跨区域经济合作深入的背景下,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既有扎实英语基本功又精通商务知识同时知晓不同国家风俗礼节的英语人才备受青睐。   商务英语是指人们在商务活动(Business Activity ) 中所使用的英语,通常称Business English,在我国又称为外贸英语(Foreign Trade English)。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成立了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委员会,这是我国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我国商务英语发展面临新挑战的时代产物。   二、商务英语人才的三大就业方向和能力需求   商务英语人才就业面具有广泛性和专门性双重特点,就业场上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要求亦具有综合化和专业化的双重特征。   譬如,外事外贸外企方向的就业一般涉及国际贸易实务,需要英语语言能力、商务运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技能;涉外型的银行金融系统一般涉及银行金融业务,需要相匹配的金融知识;商务翻译方向的就业除了需要过硬的英语语言能力,亦需要相应的经济知识辅佐。   我校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亦寻求英语能力和商务知识的契合。做一个“懂莎士比亚的CEO”。具体说来,就是通晓异国文化的商务型人才。可以看出,商务型人才是基础要求。   三、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现状   1.商务知识的匮乏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学逐步推广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教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这些人才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分析得出了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的弊端。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教育缺乏成熟合理的规章和管理。国家教育部对于商务英语的教学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开课条件、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考查要求都还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各个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亦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而商务知识由于课时不充裕和课程安排不合理等原因,无法满足毕业生走上岗位后应对国际商务活动的要求。   各个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无法满足毕业生走上岗位后应对国际商务活动的要求。   2. “商务”和“英语”的机械相加   商务知识是商务英语区别于通用英语的最大特征,教学计划中的商务知识和英语培养的协调对于商务英语的发展尤为关键。   首先,偏离商务英语教育核心。商务英语以英语为媒介,为商务活动服务,实用性是其核心。然而,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有一种偏向,即将英语作为教学主题,商务知识讲解作为辅体。这与新经济形势下的商务英语需求是相矛盾的。   其次,缺乏创造力。商务英语教育一定程度上拘泥于传统英语教育模式,缺乏鲜明的商务特色。缺乏交叉性、渗透性和过渡性,专业口径过窄,专业划分过细,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学生就业渠道相对狭小,从而造成学科发展无特色、学生知识面窄、运用能力弱、创新能力差等缺陷。许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创新,只是简单地进行“英语技能+商务知识”的模块组合,难以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作为一个被授予文学学士学位的专业,在商务方面略显不足。我们将根据其就业发展三大方向——外事外贸外企,涉外型银行证券系统,专业翻译(商务相关)所需要的商务能力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对大学商务英语教学效果进行可行性评价。   四、解决方案   (一)调整课程,全面渗入商务意识   1.基础必修课:内容改革   在接受基础培养的同时,尽早培养商务意识,则需要基础必修课的教授内容改革,适量加入商务知识方向的内容。建议在基础英语中加入商务类文章学习;在泛读课中纳入商务类文章。   2.专业必修课:增与变   (1)增   商务英语,顾名思义,商务不可或缺。增加适量的必修商务课程,建议将《商务英语》增设为专业必修课;在《工商导论》、《商务写作》、《市场营销》、《跨文化商务交流》等课程中选增专业必修课。   (2)变   专业必修课是凸显专业特色的最重要的舞台。在专业必修课中,为了突显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的复合型特点,建议将原有的《高级英语》改为《高级商务英语》;同时,我们建议学校提供更多专业选修课让学生进行选择。   3.通识选修课:深入商务知识   先通过中文课程了解基本理论知识,对于老师用英文讲解的知识可以有更好的理解。建议:增设商务类通识必修和提供商务类通识选修课程。   (二)实践引导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大部分受调查学生认为所学商务知识没有得到融会贯通;除此,他们还认为所受课程缺乏实用性。商务知识教授吸收缺乏效率的一个很大原因是教授方式。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实例演练教授方式很受学生青睐,如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老师的实例分析课堂。   第4篇: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层次教学   英语是初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学习效率的高低往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所学英语的实际掌握水平。为此,探索、总结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就成为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以下即为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与认识:   一、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展开英语教学活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渐更新与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就使初中英语课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渐由以往的时髦活动变得更加切合师生的教学实际。新课标更是在教师教学实施建议板块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英语课程资源。”这些都为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实际依据。   通过对教育实践的研究,笔者认为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课堂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来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往往能带给学生最强烈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刺激。除此之外,相对于以往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讲遍天下的落后教育模式不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更显现代化与先进性,且能为学生营造真实感较强的学习氛围,这些教学模式的改变都同初中阶段学生追求新奇事物的阶段心理特征遥相呼应,有利于他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增强自身对英语科目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并以此为基础逐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及质量。   二、利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在特定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对于某一学科知识的更好理解与掌握。而任务型教学就与现代素质教育的上述基本理念不谋而合。   教育实践表明,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的恰当、灵活运用有利于学生英语修养及综合能力的显著提高及发展。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给学生设置任务时,不能随意而定,而应当建立在初中阶段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水平及实际认知规律等基础上,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可能完成既定的英语任务活动,并从中真正获取、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   此外,英语任务内容、形式等的设置还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即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特征,切不可一味地为了任务而进行任务设置,须知,这种不具备明确目的及缺乏真实性的任务活动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收获不了教师预期中的良好效果。教师只有在结合学生情况与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英语任务或活动,方能保证学生在积极经历思考―探索―交流―总结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后,真正实现英语学习的创新式   学习。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教学活动   由于个人学习习惯、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的不同,学生个体在英语学习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有的英语学习基础扎实,同时具备灵活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则相反,他们对于英语学习有着较强的抵触心理,课堂上也很难真正融入学习活动中,英语基础更是薄弱,自然也谈不上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运用了。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学生的英语学习存在着层次感较明显的特征,这也就决定了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尊重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做到面向每个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即面向全体学生展开英语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全体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以英语课后作业布置为例,针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当投其所好,适当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实践作业,这既能保证这部分学生参与兴趣的激发与调动,同时又能保证他们在综合实践作业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分析与实践应用,这对于他们自身英语综合修养及能力的提高将起到极大的帮助。至于英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则应适当降低其实际操作难度,确保作业真正与这部分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相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有利于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及意念,显然这对于他们日后得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相关学习活动将产生积极作用。   当然,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并不局限于所陈述的三点内容,在日后的英语实践教学活动中我将进一步积极探索与分析、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望能对初中英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形成一定的帮助。   第5篇: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改革成功经验;启示   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国际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这使得英语成为像计算机一样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英语教育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加强我国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事关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局。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思想相对落后,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一直是“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队伍有待加强,特别是人数,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能力差;应试教育依然存在,忽视了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提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于2004年出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大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各高校纷纷参照《课程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相继开展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阶段性成果。笔者对成功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其改革措施和成功经验加以分析总结,以便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我省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一、国内知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   1.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   由于全球文化和经济的多元格局,英语学习已逐步超越工具流,走向文化交流。基于这一认识,北京大学确立了以培养学生人文综合素质为导向,加强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优化了课程设置,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基础课的同时,逐步加大人文综合专题选修课和语言技能专项提高选修课的比重。其具体措施是:第一,依据分级考试成绩,调整综合基础课高级别起点人数与低级别起点人数的比例,让更多学生在有限的学分内得以选修更多的提高课程;第二,针对更多的“四级后”学生群体对专题提高课程的需求,每年增开必选专题提高课种类,5年来新开32门。选修这些专题提高课程不仅使学生直接获取了思想文化内容,而且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运用基础英语知识技能的空间。   2.建立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旨在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此,大部分高校都在积极行动,进行广泛调研,逐步投入资金,建设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条件。   首都师范大学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4个网络教室,基本能满足网络教学实验的要求和保证大学英语学习网站的运行。西北工业大学全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都安排在设备配备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数字大楼进行,并进行全程授课录像,将其放在大学英语精品网站上供学生进行点播学习。该校两年内先后投资总经费达400万元,进行校园虚拟英语教学环境平台建设,满足了学生英语学习选择多样化、学习个性化的要求。   实践证明,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3.进行分级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此轮教学改革中,大部分高校都实行分级教学,对基础不同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复旦大学在新生入学后,经过考试将学生编入不同层次(级),学学英语课程。本科阶段共分6级,学生至少修完4级方算通过。修完一级,约需一学期。对于水平低的或某些需从ABC学起的学生,另设两个预备级。学习过程中允许跳级。读完一级但考试不及格的,必须留级重修。   北京理工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围绕学生的四级教学,基本上是以学生完成四级考试为大学英语本科阶段英语学习的终结。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该校把对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四级内教学与专项英语教学阶段。四级内教学是学生能够达到《课程要求》所描述的基本要求,占计划内总学时的75%,专项英语课堂占计划内总学时的25%,主要是进行四级后教学,目的是继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实用性技能。在专项英语教学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教师开设的各门课程,如文化与翻译、实用英语写作、新闻英语等。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计算机网络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则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主导角色。教师的理念、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对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的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北京大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例如:出国留学、访学或交流,组织教学科研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校外教师培训活动等;设置专设经费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辅导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竞赛等;建设国际化教师队伍,聘请外教开设专题课和暑期课,为学生创造更加国际化的语言学习和实践环境。   上海大学从2004年起每年投入80万元专门用于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出国培训。大学英语部先后有36人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进行为期3个月到1年的进修。学校及外国语学院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在职攻读学位,为在国内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提供部分或全额资助。   (五)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扭转应试导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明确提出要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因此,大部分高校都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试成绩和网上自主学习情况等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交通大学在英语考试中加大了主观题的比例,如文章的段落翻译、短文的问题回答、听写等。实践证明,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从2001年起先在两个院(系)试点口语考试,推动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此外,该校还增加了听力测试的比重,听力测试全部采用主观题,听力测试的材料全部选用英语母语国家电台的节目内容,以此来综合评估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包括课堂表现(10%)、网络自主学习(20%)、课外作业(15%)和阶段测试(15%);终结性评估由期末考试(30%)和机助口语考试(10%)两部分组成。其显著特点是:加大了形成性评估的比例,强化了对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管理和监控,同时用口语考试促进学生加强听说训练。   实践证明,大学英语评估体系改革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改革过程中,形成性评估受到重视,加强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应用能力发展情况的检测;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从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四、六级题型由偏重客观试题转向主客观题合理搭配、重视考生主观应用能力测试的试题类型等。这些都对推动新教学模式的应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对我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大学英语教育应实施通识教育模式   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育提倡的是“综合知识+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模式,即通过授予学生全方位的知识,以达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的目标。通识教育的理念,首先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教学大纲,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将课程细分为应用、人文等类别,即通用英语(EGP)课程,特殊用途英语(ESP)及通识教育英语(EGE)课程。此外,还要注重语言课程内涵建设,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使英语课程不只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传授人文知识和国际文化。   (二)教学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   为确保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大学英语课程应包括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语言类等必修和选修课程。为了适应新形势,各高校要特别重视专业英语类课程设置,开设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并压缩大学英语基础性课程教学。大学英语基础性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在语言技能提高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等选修课程。如把4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改为前3个学期学学英语教材,在第4个学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英语程度,选择继续学习原教材或其他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英美文学》《实用英语技能》《口译》等,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评估面向国际化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所采取的主要评估方式是终结性评估。这种评估方式用单一的测试手段,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这种过分强调考试的终结性评估方式,已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课程要求》明确提出要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做到更科学、更全面、更合理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四)大力推广或实施双语专业教学,加强双语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指教学语言除了母语,还用一门语言作为课堂语言,用于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双语教学更重视英语与学科的渗透,让学生全方位地应用英语。双语教学以通过第二语言学习学科知识为目的,促进学生对两种不同文化的积极适应与沟通,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同思维的碰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益处。   双语教学关键在于师资。目前英语教师容易将学科教学当做语言教学,而学科教师常因英语功底不深,造成师生交流上的困难。因此,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学校可选派一些英语教师攻读非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的教师选择英语专业进行在职或脱产培训、出国进修等,培养出能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使之既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地运用英语技能从事其他专业教学、管理的能力。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双语师资培训体系,可有效满足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师的迫切需求。   三、结论   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交流的需要。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变了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效果显著。但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大学英语教学既要满足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又要满足学生能够面对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这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在借鉴西方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总结改革成功的经验,不断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国外教育本土化和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培养掌握两种语言、熟悉两种文化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3,(7).   第6篇: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 衔接   如何帮助学生从中学英语学习平稳地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如何把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起来,使大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大学两年的英语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对比《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是做好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衔接工作的基础,明确课程性质,掌握课程教学要求,熟悉整个课程设计思路,帮助教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式和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以适应多样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   一、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并为国际交往创造条件,提高民族素养,增强综合国力。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阐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知识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七级的词汇要达到2500左右,八级达到3300左右,九级达到4500左右,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大学生经过中学英语学习阶段,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只能跟在老师后面跑,自主性较差,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重复。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这两套教材编写的体系以话题为中心(每单元一个话题),教学材料内容广泛,多为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学英语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平时的授课中才能挑选学生在中学阶段所熟悉的、能接受的词、短语及句型来组织教学,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缩小学生与英语课之间的距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经络,引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策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   高中用英语课程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必修课程共10个学分,按模块1~5顺序开设,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周4学时)。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选修课程分为两个系列。系列I是在必修课程模块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的课程,共有六个即英语6~11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完成6~8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英语9~11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系列II的课程为任意选修课程,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   第7篇: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Abstract: What the modern society need is the compound talents in English major who are not only good in English but 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have high social adaptability.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different training models of the compound talents in English major and their advantages as well as the disadvantages, and summed up the issue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cultivation with the purpose to do contribution to the talent cultivation.   关键词: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衍生;嫁接   Key words: compound talents in English major;training model;deriving;grafting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45-02   0引言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渗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成多元化趋势。以往那种只学习外语专业和基本技能,而别无所长的 “纯外语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可以简明的说:21世纪社会需要的英语人才是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相关专业知识,口径宽,社会适应性强,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鉴于此,大多院校勇于改革,在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了很多构想。如人们常说的“主辅修制”,“1+1”模式,“双学位制”等,称谓繁多。总的来说,从培养的根本模式上可分成“衍生”和“嫁接”两种。   1衍生式   衍生模式是以英语系为基础衍生出一个新系,通过一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一个完全独立的专业英语+复合专业的实体,即采用传统英语专业的本科框架,一二年级侧重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三四年级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均采用英语编写的教材,课堂上采用英语组织教学,把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较自然地完成从单一地英语语言学习到复合专业学习的过渡。   1.1 具体培养方式在培养方式和具体操作上,院校不同又略有不同。大致来说又可分为模块式,浸泡式。   1.1.1 模块式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树立良好的学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所有学生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学习同样的英语课程,以加强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为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课程,这就是学科基础课平台(不含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平台)。   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一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二是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三是提高综合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这一阶段设置专业核心课平台以提升学生的五项基本技能。同时,重于专业知识的加宽加深,有明确的培养方向的系列性课程采用模块结构进行设置。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生及师资实际情况设置适合本校发展的模块,如应用英语模块、英语教育模块、语言文学模块等。所设模块既是相互独立的,也是相互补充的。每个学生可以而且必须选择其中一个模块的所有课程,完成规定学分,以保证该模块课程体系,知识体现的完整性。但由于模块的学习不能也不是只培养某一种专业人才的,每个模块的毕业生都可能从事别的职业。所以,除了上述模块的课程体系外,该教学模式还为学生设计了公共选修课,补充其他方面的基础知识,以保证知识的复合性。   1.1.2 浸泡式浸泡教学法(immerson)的实验从60年代末开始在加拿大实施,是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儿童进行英语和法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70年代至80年代,这种教学法在整个北美发展很快,甚至发展对大学生的第二语言教学,基本做法是以目标语为媒体教授非语言知识课程,语言的习得作为副产品而获得。如果全部课程都有目标语教授,甚至日常生活活动也用目标语为媒介进行,则称为“完全浸泡”,如果仅仅第二语言课程通过目标语教授其他知识课程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称为“部分浸泡”。经过长期跟踪研究,学者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传统英语专业课程中高年级的语言文学知识课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浸泡式教学。   目前一些院校把专业课程设定为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语言技能课程包括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论文写作指导等,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专业技能课程则根据本校实际开设,如商务英语,艺术设计等,突出复合型人才特色。专业技能课程选用英文教材,用英语授课和作业(讨论和写作等),以学习专业知识为目标,英语习得作为副产品而获得,实际上是所谓部分浸泡教学。   1.2 利弊分析   1.2.1 优点首先:如此四年一贯制的专业英语训练,以及用英语注重复合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能保证学生的语言能力不会因增加了复合专业课的原因而产生“退化”的现象。相反,随着广泛的复合专业的加入,学生不但最大限度地锻炼语言能力,也能逐渐体会到语言“工具”的作用,跳出为学语言而学语言的圈子。另外:因为课堂是英语教学,教材也是用英语编写,那么学生无论在该专业的术语、概念、内容、语言表达、国际通用规范等方面,与未来的工作需要之间的距离将大大缩短,校方能做到真正培养出既具有坚实的外语功底又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1.2.2 缺点师资问题。此类办学的关键是拥有一批专业在行英语过硬的教师,同时,因为复合专业的大多说课程所涉及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授课方式不宜采用单一的语言授课方式(即模仿和重复),就要求教师除了要具有优秀的语言能力、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具有灵活的多方面的课堂组织能力。   2嫁接式   所谓嫁接,指实行“本+专”的培养模式,即四年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的后两年,鼓励学生同时进行两年其他专业学习,选修一定量学分的某一专业的课程,院校多采用系与系,专业与专业强强联合的方式,使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本系完成本专业的学习的同时,用不同的方式使之进行另一专业的学习。   第8篇: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特点   商务英语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人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复合型人才”。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要求应聘者“英语某级,电脑某级,专(本)科学历,精通商务管理,有一定的公关能力”、“精通国际商务关系和运作程序,有较高的汉语知识和外语水平,并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使用网络”等等,这可以说是对当代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基本界定。因此,一般本专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知识和技能,会计算机操作,能进行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应用型人才。程同春教授在《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一文中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与技能素质要求作出了具体的描述,即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求,对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毕业生应是外语与国际商务两门学科有机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即英语+国际商务。具体而言就是:(1)具有英语和国际商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2)具有较强的英语和国际商务知识应用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国际经贸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总体技能素质要求是:(1)能听懂有关国际经贸的英语报道、报告和国外商人的英语洽谈。(2)能用英语讨论国际商务的专业问题,能用英语介绍国内外经贸动态,能进行熟练、流利的涉及对外经贸活动各种环节的商务英语洽谈。(3)能阅读国内外经贸报刊的英语文章、经贸法规、商务文件与外商的来函来电。(4)能用英语撰写正确、地道的商务报告与各种涉外商务函电。(5)能准确、清楚地进行有关国际经贸方面各种题材与各种活动的英汉、汉英口译与笔译。   无论是一般院校制定的粗略的培养目标,还是程同春教授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具体描述,都反映了课程结构应与人才所具备的素质结构相适应,使学生达到国际通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   商务英语本身具有跨学科的复杂性,培养的是“英语+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结构是“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应该既重视语言和技能,又重视商务专业内容,两个元素缺一不可。英国的尼克·布里格BriegerNick设定的商务英语范围包括三个主要板块:(1)语言知识;(2)沟通技能;(3)专业内容。在专业内容中,对“商务”一词的内容要有所界定。由于“商务”一词包括众多含义,以致许多人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懂经济、贸易、法律、营销、金融、财务、管理甚至保险的“复合型人才”。然而,教学实践证明,几年的大学教育要造就这种全能型的“复合型人才”是不现实的。可以参考另外一种提法,将商务英语细分为一般商务用途英语与特殊商务用途英语两类。以训练语言或商务技能为主的一般商务用途英语的设置可以是比较固定的,涉及专业内容的特殊商务用途英语的设置应该是有限的、动态的。有限即体现“专”字,不能与“商务”沾边的内容都包括,各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较系统地精选一至两个方向;动态则是指选择的方向可以有所不同,可以选择国际贸易,可以选择营销,也可以选择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各个学校应根据各自具体的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课程侧重点。   课程设置的基本架构与内容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源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该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中,语言知识与商务知识都十分重要。语言与商务两个元素的学习融为一体,是解决问题的较好方式。在基于商务内容的语言教学当中,商务专业内容是主线,英语是媒介,教学的目的是融商务学习与语言学习为一体。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如下原则:突出学科主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个性发展,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根据该原则,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可按照“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四大板块构建。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生源结构与市场人才培养战略决定了课程设置应该向职业性倾斜,突出“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学科知识+商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确保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具有多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商务英语作为专业英语课程,即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一个分支,其课程设计可参照PeterStrevens对ESP教学提出的定义,即四个根本特点(absolutecharacteristics)和两个可变特点(variablecharacteristics)。四个根本特点是:(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2)课程必须在内容(主题和论题)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以及活动有关;(3)重点应放在努力使词法、词汇、篇章结构与那些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4)必须与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形成鲜明的对照。两个可变特点是:(1)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2)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目前,各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主要有商务英语综合技能、商务英语泛读、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视听、商务英语写作、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谈判、剑桥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笔译等。经贸知识课程主要有市场营销、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企业管理、WTO与国际惯例、国际贸易与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与支付、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统计学等。文化背景知识课程主要有英美文化概况、经济地理、公共关系学、文化比较等。这样的课程体系改变了过去完全按学科与专业设置课程的做法,突出了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拓宽了文化与经贸知识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课程交叉重复,分化有余、综合不足,缺乏理论依据,未能充分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人才素质观等。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成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研究与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鲜明的专业特色,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程同春,程欣.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2):1-4.   [2]Brieger,N.TeachingBusinessEnglishHandbook[M].York:YorkAssociates,1997.   [3]Dudley-Evans,T.&StJohn.M.J.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第9篇: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选修课 模式   一、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必要性   在新世纪新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下,经历了20余年改革的大学英语教学在面临新的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迅速提高,无论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是什么,用人单位对其都有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使用英语的要求。而另一方面,高校的连年扩招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陈旧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无法满足由此而来的个性化教学的需求。现在多数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的是一、二年级的基础教学,忽视应用教学和三、四年级的英语后续学习。这就无法满足不同语言层次的学生对语言学习的不同需求,也无法满足新时期社会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它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该《课程要求》还规定:“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空间,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要求。”《课程要求》同时对选修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将选修课程分为语言技能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专业英语类课程三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是《课程要求》的要求,更是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这些选修课将使大学英语的课程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为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提高综合实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大学英语开设选修课的可行性   重要还必须可行。现阶段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的提升和大学英语师资力量的提高使得大学英语开设选修课成为可行。近年来中小学英语教学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深入改革,大学新生,特别是来自优质教育资源地区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提高。仅从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来看,随着大学前至少九年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日益系统化和教学水平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的词汇量将大大超过1800(大纲规定的新生入学水平),并渐渐逼近4200(大纲要求的大学毕业生的词汇量)和5500(大纲规定的更高要求)。原来大学里的基础阶段英语学习将有可能在高中阶段完成部分,甚至全部完成。而且,现在的学生对学习有着多样化的兴趣、要求和目的,这些都从客观上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起点,也留下了更多的自主空间。   另一方面,近年来大学英语的师资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绝大多数教师获有硕士、博士学位,拥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研究领域。开设选修课可以通过给这些教师提供发挥专业特长、施展才华的舞台来激发热情、调动积极性,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这是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表现。   三、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模式   (一)压缩传统大学基础英语课时,进行新生入学英语等级测试。   根据上文分析,由于学生英语学习期的前移,压缩传统的四四制大学基础英语课时(学四个学期,每周四个课时)已经成为可能。这种压缩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实行三六制(学习三个学期,每周六个课时);一是实行三四制(学习三个学期,每周仍为四课时),或二四制(学习两个学期,每周四课时)。前者适用于普通高校,有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同时能够引导新生科学、高效地安排学习时间,有利于从中学英语到大学英语的过渡和衔接。相比之下,后者减少了大学基础英语的总课时,这就适用于生源普遍较好的重点高校。   然而,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重点高校,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水平差异始终存在。为了贯彻《课程要求》“充分体现个性化”的精神,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英语水平等级测试是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第一步。等级测试可以以高中毕业、大学英语一级、大学英语二级为标准,参考学生高考英语成绩,由学生选择任一级进行测试,若通过,按本级计,若不通过,按下一级计。然后根据全体新生测试的结果分级,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由教师提供建议,指导分属不同等级的学生对基础英语课程的形式和选修课程进行选择。   (二)实行四年不间断选修英语课程。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认知能力和心智水平已趋于完善。为了达到培养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其世界文化意识的目标,现阶段多数院校只在一、二年级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因此,实行四年不间断选修就成了必要的模式。   选修课程的设置既要较好地体现《课程要求》的要求,又要注重同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增长,又强调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既强调课堂学习的核心作用,又兼顾课外学习的辅助作用。课程设置要考虑层次性、多样性和具体性。层次性是指课程设置要考虑到不同语言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处于各个等级的学生都有可以选择的课程。多样性是指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生既能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又能获得更多的语言以外的知识。具体性是指将某一课程具体细分,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例如,可以将《高级口语》课细分为几个强化训练课:陈述技巧、讨论技巧、谈判技巧、辩论技巧。这样,一方面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容易达到强化效果而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分为语言技能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专业英语类课程三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世界文化意识。从这一角度来讲,这三种选修课程不存在哪一种应该先开,哪一种应该后开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用两个“平行”来说明: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与选修课平行开设;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专业英语类选修课程平行开设。至于开设哪些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专业英语类课程,这就取决于这些课程是否论证充分、特色鲜明、贴近时代和社会需求、学生支持率高。语言技能类可以开设以高级听力、实用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等为代表的实用语言技能提高类课程。这类课程突出的是实用性,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的专业相关性强。语言文化类可以开设英语国家文化概况、英美文学赏析、英美影视欣赏、跨文化交际等课程。这些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接触和体验真实的语料,在相互讨论中品尝语言的美和学习的快乐。   (三)选取科技英语或与学生专业有关的专业英语为基础选修课,甚至必修课。   《课程要求》将专业英语类课程列为大学英语选修课,从学生毕业后就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在校学习与其专业有关的专业英语是实际而有利的。专业英语以大量的专业词汇、复杂严谨的长句而大大有别于大学基础英语,所以,有必要开设科技英语课程作为一个衔接,其任务是继续加强语言基本技能训练,逐步向专业英语靠近。有条件的院校也可以将科技英语作为必修课开设。根据各个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特点、师资力量的不同,选取科技英语,或与学生专业有关的专业英语为选修课可以开始于第一个学期,即与基础英语同步,也可以在完成基础英语教学之后的一个学期进行。当然,这些都是在压缩传统大学基础英语课时的基础上进行的。   (四)推行双语教学,实现大学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   越来越多的院校在越来越多的专业课程中实现了双语教学。有专家认为,只要每学期开设一门全英语课程,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取得长足的进步。未必只有等到打好英语基础,才能开始学习专业英语,因为“英语本来就是一种工具,就像人类在劳动中学会使用工具一样,要在学专业的过程中学会英语。”通过双语课程,学生接触到拥有第一手专业信息、语言地道的英语原版教材,这是对英语真正地运用。因此,在实行四年不间断选修英语课程的同时,根据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应尽力推行双语专业教学。双语课程要由具备一定英语能力的专业教师承担,这样高的师资要求使之在短期内只能定位在“英语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因此,可以尝试让具备某一专业特长的专业英语教师担任相对简单的专业课程的全英语授课,同时,加强和加快对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特别是语音和口语方面的培训。学生的专业学习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这种由“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的模式能保证大学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   四、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条件   选修课教学与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有很大不同。由于课时、师资、教务等诸多方面原因,其教学内容必须高度浓缩,精而又精,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多样,深入浅出地引导并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像对待必修课那样对待选修课。   首先要规范教学管理。   教师应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概述、课程内容与大纲、教学安排、教学进度等;学校和教师本人定期在班级里了解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新开课要经过缜密论证、正式申请和教师试讲,以保证开课质量。   其次,要探索新的授课方式。   由于选修课科目繁多、信息量大、学生人数多等特点,利用校园网络的资源共享是很好的选择。可以将热门选修课和优秀教师的授课做成网上视频,这样不仅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还能解决师资匮乏的矛盾。还可以将选修课制成网络课程,学生在网上完成大部分自主学习。   再次,要探索有选修课特色的评价、考核方式。   由于选修课侧重语言实际运用及文化方向,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学习必不可少,这就要求课程考核必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而不是以一两次的考试论英雄。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要占不少于50%的总评成绩;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小组讨论的结果、网络学习成果等也计入平时成绩,或另占10%―20%;期末考试的形式可以为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的综合。   最后,要不断地进行教师业务培训和进修。   新知识、新观念层出不穷,教师只有不断地汲取、探索、创新,才能将最新的知识以最佳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的重视和积极支持。   综上所述,处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特长、人格特征、学习风格、心理特质和专业需求等诸多因素出发,选修适合自己的课程,不仅语言水平获得提高,而且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一些语言应用技能和比较广泛的知识。大学英语选修课模式既保证了学生大学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又为学生提供机会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未来职业要求来夯实专业基础,培养职业技能,从而全面均衡而有特色地发展和完善自我,提高未来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压缩大学基础英语,提高语言学习效率[J].外语界,2005,(5):10-16.   [2]蔡蔚,张文霞.以人为本:英语提高阶段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2-85.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王水莲.大学英语“三六制加再分流”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J].外语界,2001,(2):43-46.
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并不局限于所陈述的三点内容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longhang.org/post/3550.html发布于:2025-11-25